死刑的《十三階梯》

唔名
2 min readOct 4, 2020

--

十年前的凶殺案,數百米外車禍而喪失記憶的樹原亮被認定兇手,身負死刑。在死囚不斷上訴以求洗刷冤屈的十年後,隨時可能伏法的前夕,他終於憶起當天的片段,一段恐懼的情緒與踏上階梯的記憶。

決定卸下二十多年刑務官職的南鄉政二與身負人命剛假釋的三上純一,因緣巧合接下神秘的委託,去調查當天的真相。他們如何在死刑執行的步步逼近下,依託這零碎的記憶去拼湊當天缺失的環節。

以看過的小說來講,這樣的組合與開場是少見。執行過死刑的監獄執行官,與剛假釋的殺人犯,為可能是受冤的受刑人翻案。兩位調查人員,在奪人性命上都有不同的過去與心魔。追查的過程中,對碰上的殺人案件與對死刑的內心衝突,不斷地質疑與探索。這也是這社會派推理小說的特色,在架構峰迴路轉的劇情同時,也導入社會議題的探討。

在小說中,藉刑務官的多年從業與死刑執行經驗,作者描繪了刑罰制度的初衷與矛盾。對於社會制度而言,刑罰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目的論,一是應報論,一是教育論。應報論主張的便是以牙還牙,在殺人奪命的情況下,死刑懲罰便成了選項之一。而教育論則強調服刑期間的教化,務求預防未來的再犯。兩者的權衡,與刑罰的輕重,有時便依加受人「悔過心」的有無。書中對此著墨不少,也描繪了一些案例的對比與矛盾。

在陳訴主角對案情的步步推進之餘,還能描述死刑制度的理論與思考,而不至流於過長的文字與唐突的介入,順著劇情,展開對死刑的瞭解與反思。

因其精彩的故事,這本社會派的推理小說,也讓作者高野和明,奪得第47屆江戶川亂步獎。

--

--

唔名

所見的人事物,所覽的山水景,化作文字,以再現想法與感觸。